我上一篇坡县家庭万兆网络计划 v1.0 写于 2022年 7 月 25 日,开篇就提到了这个系列一定是有 v2.0 的,鸽 5 年什么的不算鸽。那么你肯定就有问题了,你的重生之我在新加坡开餐馆系列呢?别急,后续还有一部分,不过要等运营满半年后再来聊一聊了,是的到现在我那大碗饭离成为百年老店,还有 99.6 年…
那么聪明的你肯定又会冒出第二个问题,v2.0 呢?这就得从新加坡宽带市场说起了。过去的 5 年,新加坡在宽带市场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 SIMBA 的入局导致了万兆/更高速宽带迅速普及(他们家在移动网络的入局卷到 MVNO 直接白菜价,亚洲发达国家里面最便宜的一档)。29.9 SGD/mth 的万兆宽带,实测上行下行 7.7G,还要什么自行车。当然你说 GNAT / 没有外网 IP / 内网访问等可能会有诸多问题,但相信我,普通用户 99% 都不会需求这些东西的,顶多就是问一句回中国绕不绕。
一个穿梭能解决的事情,真不至于上 Myrepublic 的精品网络。我一个专业用户用 SIMBA 宽带这么久,进家庭内网有 tailscale 打洞,打魔兽世界有加速器,Youtube Premium 刷到飞起,到目前为止对他家的宽带那是相当满意。


即便不考虑 10G,现在 3G/5G 都快成 entr-level plan 了(像 singtel 直接就把 3G 作为做入门的套餐),结果就是按照 v1.0 介绍的什么 1G WAN 口一类的设备在这 5 年中被快速淘汰掉,并且同时带动了 WIFI 的升级。
出口带宽都这么高了,再跑个 WIFI 5 确实也不太合适。802.11ac 单流最高 433Mbps,大多数设备有 2X2 就不错了,3X3 更是凤毛麟角,跑满 1G 带宽都费劲。因此 5 年之后,市面上的 AP/WIFI 路由器最差也是以 WIFI 6 为基础。
我家加入 SIMBA 的宽带计划比较早,一开始他们提供的只有 2.5G 带宽,价格也是 29.9 SGD/mth(后来统一升级成了 10G)。因此我家 v2.0 版本的网络就是基于此契机,更换掉了一些设备。以 Ubiquiti UDM SE 为核心路由(替换掉了 UDM Pro,升级了 WAN 口带宽),减少了一台 XG6POE 提供 POE 供电(通过 UDM SE 2.5G POE 替代),并增加了家庭找猫用的监控摄像头。AP 方面则在主要设备活动的区域单独升级了一台 Ubiquiti U6 Mesh 提供 WIFI 6 接入。

机架大体上就如图所示,Odorid H2+ 和群晖 DS1618 的功能被整合进了一台我自己都觉得离了个大谱能用到我孙子出生的 AIO 替代了。关于这个号称新加坡已知最强 All-in-bOOm 的故事如果 CHH 没冲水的话应该还能在论坛找到。有机会我也会重新介绍这台烧了我无数的钱和时间,前前后后折腾组装踩坑,修硬件,测兼容性,搞了物理意义上的大半年才投入使用的机器。
就像 SIMBA 的 2.5G 带宽并未持续多久一样,我的 v2.0 家庭网络架构也没有维持多久。一来,带宽直接升级到了 10G ,UDM SE 并没有原生 10G RJ45 口,需要转换一个 SFP 使用。二来,那台 AIO 强是强,吃电也是真吃电,各种手段用尽至少也是 80W 的主,7X24 小时不间断开机还是略有点贵。三则是 Ubiquiti 在发布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设备之后,像什么 UDM Pro MAX 这种抽象到极致的奇行种,各种阉割的 WIFI 6/7 AP,还有莫名其妙 10G 交换给个 1G Uplink 的 Flex-XG 等,终于出了性价比依然很低,不过至少能跟上主流厂商性能的 Cloud Fiber 和 U7 XGS AP 两样东西了(不考虑 E7,家用你供着个 30W 级别的 AP 除了生产点废热毫无意义)。
但最主要的是,在 Ubiquiti SG store 中无意间买到了 mini RACK,一个贵而没啥卵用的精致机架。同时在 Ubiquiti US Store 关闭境外卡转运购物前夕弄到的一台 PDU Pro。为了这 2 两醋,包了 v3.0 家庭网络方案的这个饺子。

在这里我得说一句题外话,大体上在中国买任何电子设备都会比新加坡便宜,唯独 Ubiquiti 的玩意全球最贵,一个美国网络界的小米硬是卖出苹果的气势。就拿图中的 XG10POE 来说,淘宝上号称官方钦定经销商 XXX 的欢售价 6600 RMB。一个仓库在大连,退货还需要买家付运费的,淘宝经销商,你能额外成本能高过新加坡本地 reseller?然而新加坡只卖 1000 SGD/799 USD 左右,折合人民币 5700。美国原版则是 699 USD,也就比新加坡版本大概便宜 100 USD。考虑到 GST +9% 和转运费用,可以说新加坡的 reseller 是相当雷锋了。
这个 XXX 的欢还在小红书吹嘘 U7 XGS, 有人评论问相比 E7 阉割了什么?我就回了个 6G 从 4X4 阉割成了 2X2。先是被他「批评」胡说八道,官网白底黑字胡说八道嗯,然后被他拉黑删评,就很难评。我只能讲国内的朋友们真要整这些玩意,可能飞新加坡玩一趟顺手买回去还有赚,所谓保修 RMA 都是寄到美国,没区别。
设备 topology 方面,SIMBA 万兆的 ONT 入户 RJ45-RJ45 到 Cloud fiber 10G WAN 口,其提供的 4 个 2.5G 口则用来连接控制设备。

主交换机从传奇的 XG6POE 换成 XG10POE,没用 XG8POE 的原因在于其功耗也不低,还外置电源,而 10 可以上架子。通过 XG10POE 连接主要生活区域的两台 U7 XGS 提供全屋 WIFI 7 最高 BE15100 速率的覆盖,以及连接家中各种万兆设备,提供从端到端的万兆能力。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你的新加坡最强 All-in-bOOm 呢?是的,在 v3.0 架构中我没常开这台 AIO,替换它的就是就是这个叫 P3 的新机器。15W/10W 日常待机,全闪万兆 1L 的 Tiny 小机,比我最初的 Dell MFF 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就引申出了这个 v3.0 架构的第二个目的/好处,绿色生活。
新加坡的电也贵啊!
从 v1.0 版本开始,更多的万兆设备,更多的 XG6POE 交换机,更强的 AIO,摄像头,接入新 AP 等,到 v2.0 的时候机柜功耗已经到 180W~240W 附近浮动了。rich man matters!当然得节能减排。通过降级大的 AIO 为冷备设备,日常 1L Tiny 小主机+NVME 做热 NAS 设备,整合老架构的 XG6POE 为新制程架构的 XG10POE,改用 Cloud Fiber 这种家用属性比 UDM SE 更明显的民用设备后,保持家庭内网 tailscale/dns/plex/nas/wifi/监控等服务提供的同时,整个机柜功耗降到了 100W 左右,具体如下表所示。
设备 | 功耗 |
---|---|
P330Tiny | 15W |
U7 XGS | 15W x 2 = 30w |
XG 10 POE | 40w |
Cloud Fiber | 15W |
U6 Mesh | 6W |
所有设备主供电走 PDU Pro,通过其获得功耗数据,同时结合小米智能开关等能更好的监控机柜的能耗指标。还可以通过 PDU pro 手动控制设备供电,比如日常情况下我是断了 AIO 电源的,否则 IPMI 也要吃至少 15W 的功耗,达到极致节能减排的目的。

WIFI AP 方面全面从 Flex HD (WIFI 5),U6 Mesh(依然正在后院提供 WIFI 给 IOT 设备)升级成 U7 XGS。别看 XGS 阉割了 6G, 2X2 网络也不是想跑就能跑满的,我家目前就一台三星今年最新的 Z Fold 7 能跑。如果没有高速 WIFI 7 设备的需求,便宜小一半的 XG 其实更合适。考虑到 WIFI 的损耗,可能要到 WIFI 8 时代才有 AP 能真正意义上能跑满万兆上行的噱头了。
下图就是我的 Z Fold 7 贴近 AP 跑的测速,320 频宽理论 5.8G,实际 2.5G 附近,这已经是我家最高速的 WIFI 设备。

自此,v3.0 的家庭网络构建就告一段落了,端对端的万兆网络,更智能的同时也更节能。忙活了几个星期后,build 完 rack,设置完对应的软件,理好线整理好机柜,拍完定妆照,又陷入了无尽的空虚。
这大概就是中年男人的贤者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