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删好友,微信就是野蛮增长,什么装修师傅,门锁师傅这类的都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好友。这次是因为开公司的事太多商务行为了,所以想起分拆微信号,就遍历了全部 1700 多个好友,一个个回顾聊天记录,用特别技巧悄咪咪的检查删没删,搞完有点感慨 …不是感慨被人删了,是感慨像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大半辈子。最后两个晚上一顿折腾下来还有 1400 多,就趁着还记细节得记录一下。
微信这 2011 年左右发布的玩意刚好和我步入社会契合,第一批好友就是大学基友们,GRE 战友们和豆瓣的朋友们。尤其是古早的厂工,即便中老年记忆不好,看着 ID 都能在脑子里面浮现出长相。那时候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无家无室的北漂吃喝玩乐,神经一样半夜去将台路吃鲜羊肉烧烤。现在再看朋友圈,要么娃娃娃,要么三天可见,还有一些就是号没了,比如春生,应该是这个名字吧,早期的豆友。唯一可能有点记忆的就是某豆友在长沙的笔友,在长沙还一起做过街溜子,悄无声息的就不是好友了。总的来说没有被绝大多数好友删掉,就是都成了有忧有虑的中年人,平时无聊还能聊上几句打发时间。
第二批好友就是在业界这个江湖混了点名声后,2013 - 2018 年期间结交的各种老哥老姐们。标记了各种 51CTO/QCon/InfoQ/在路上的 tag,不是在这个会上认识的就是那个群里认识。像什么三体高可用架构群,你看看这名字,基本上涵盖了至少是京圈大中小各种公司有头有脸的工程师/架构师/布道师。名气大点的,像 InfoQ 大老板老霍,都不知道啥时候就被他删了,也正常,人家是多大的老板。唯品会的江南白衣在 2022 年还聊着虾皮技术八卦,前晚遍历到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好友了,是略有点惊讶。头条系加了一堆人,像已经隐居一样在新加坡的 HR 大老板肖也在好友列表里面,唯独一个删了我的还是鸡蛋的好友兼 2 弟的小弟,前些年还来新加坡面了虾皮。第一届知乎盐加的,基本全军覆没,都默默成了陌生人,所以那时候废啥口舌加加加的。倒是 Gapyear 路上加的,还都挺活跃,我记得应该是一个都没删,各自安好,浪迹全球。至于在其他各种圈子里面加的路人甲乙丙丁,删或者被删,都是情理之中,从第一天起就没说过一句话,逢年过节的样子都没得做…
第三批好友是魔兽世界加的,跨度没有 10 年也有 15 年,早期那真是战友,开荒 raid 什么的。所以即便大家现在有家有室,但关系稳定得一批,全国各地旅行的时候还能喝上两杯吹吹当年的战绩。这一批朋友是最不用浪费时间去用技巧去试的。
第四批好友就是 2016-2020 间,毕业 XX 年老同学群凑了一桌又一桌后,杯筹交错间加的好友。我说真的毕业十年这跨度上,尤其是本身我就没咋在长沙呆过,你说那名字是一个比一个陌生,反而更加熟络毕业后早在外地混日子的同学。从遍历结果上来看也是如此,除了一个土澳同学早些年间还找过我建站回头号被充公删了我,其他的都很稳定。有些本土同学就是,加的时候热情闲聊,回头默默的就成了需要添加好友。害我也不是说啊很伤心,就是说真的,这几次聚会就看得出本土派和外混派大体上已经是两类人了,即便都是长郡的,说再多遍的同学长同学短也避免不了生殖隔离,没必要强加个好友尬聊。
最后一批就是新加坡时期加的,大部分是虾皮的朋友们,甚至还有…面试者。是的,早期虾皮的面试不太行,毕竟你想 infra 的面试体系建设我可出了大力,指望像头条那种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早就有了成熟的面试平台是不现实的,加上网络问题,有时候面试国内候选人还得自己加微信打视频。有意思的是,我看我标记面试者的没个都没删我,反而清理掉了很多标记「求职者」的。理解嘛当然理解,虽然看记录有些即便没搞定工作也聊了技术/生活的一些东西,但没提供「利用价值」,被删也是情理之中。新加坡时期的标记五花八门,什么来自知乎求职的,来自邮件想 relocate 的,我说实话,蛮多就是想利用你资源(非贬义)润出来而已,这也是这些年我关了好友渠道的原因之一,我懒。
最后去掉拆分到另外一个微信号的各种中介供应商什么的,大概删了我的有 50 个不到?就还行?实打实转了上千笔账验证有没有被删太撒比了…微信这产品设计啊,真是小而美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