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新加坡开餐馆 - 反诈

虽然大家对东南亚诈骗的印象大多集中于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但实际上新加坡的诈骗也不少。甚至针对于电诈,新加坡政府也弄出了类似于中国反诈中心的新加坡版本。我的厨子初次落地新加坡不久就接到了所谓「ICA」电话要求协助调查,他看着自己手上的 IPA 觉得莫名其妙,打电话问我怎么了。我跟他说本地老口子看到这种电话接都不接的,百分之百是诈骗。

更不用说之前爆出来的新加坡史上最大诈骗洗钱案,说起来我还略微知道一丢丢所谓内幕,当然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而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不是个人诈骗,而是针对开店业主的诈骗,手段嘛其实不高明,算是个有趣的经历。原本我以为上了本地小网媒之后应该有一波流量多卖几碗粉,没想到先吸引到的是个诈骗犯。

开业不久之后我们的一些顾客经常来返购,有时候食客们吃开心了就顺手订一份团餐,比如一次几十份,什么时候送/取一类的。最近我们就接到了一笔大单,号称是熟人介绍,周一下单,周三,周四,连续 2 天每天 2 餐每餐 40 份盖码盒饭。这个需求其实很常见,比如小型团体会议等。既然来人自称是熟客介绍,我们档口厨子也就按照标准 SOP 发给了对方我们的菜单商量品类一事。

alt whatsapp

接着厨子打了个电话跟我商量了一下周三/周四的工作安排,突然多这么多份盒饭势必会对堂食有些影响。现炒和预制不一样就在于,你得提前准备当天的食材,准备多了没用完就得丢。对于我来说这个订单看上去也很正常,团餐,自提,新加坡本地号码,看上去人模狗样的头像,先款后做,风险可控,尝试一下嘛又没成本,那就做咯。

时间来到了周二,按照约定对方应该先打一部分货款给我们,我方则开始找供应商下订原材料准备周三的团餐,这时候对方突然提出想通过我们的渠道去订一批……火腿!?我听下来大体上就是对方和某个供应商有一些个人冲突,他们没法从供应商订某种火腿,但他们又希望送参会者火腿作为礼品,所以寻求我们帮助。据悉他们之前采购价格是 410SGD 一盒,而和我们在联络「供应商」后供应商说只要 390SGD 一盒。客户表示愿意还是以 410SGD 一盒的价格支付给我们,等于一来一回我们不仅能赚到团餐的钱,还能入账一笔小几百的代购费,听上去确实是笔不错的交易。

alt whatsapp

就当厨子在跟我说这个事的时候我就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于是要求对方先全款后下订单,见不到钱肯定不会动手,于是厨子开始跟对方商量打款一事。先是把公司 Paynow QR 发给对方,对方表示唉你们这 QR 有问题,大额转账失败,好吧我们用的 Aspire 的公账使用 VPA 收款确实有类似的问题上报过,这个我认。我就让厨子给对方我的电话号码走个人 Paynow 收款,对方表示不行还是没法转入。最后要走了我的私人银行账号,给了我个截图说款项已打。

alt uob

看到这个截图我当时就笑了,但凡是个 UOB 用户/生活在新加坡够久的老司机肯定就发现其中的问题。是的,UOB 转账的页面尤其是移动端的,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这我可太熟悉了,毕竟谁没一张 UOB ONE 薅羊毛呢对吧。我打开 OCBC 一看,果然一毛钱都没有入账。这时候对方开始催促厨子下单,什么院长也谈好了,转账可能有一两个小时延迟(当新加坡的 FAST 不存在?) bla bla 的,总之就是急,很急,速下。这倒是没啥,我反正就说了,钱没到手之前我们什么都不会做。

alt wechat
alt whatsapp

接着那个「供应商」开始催我厨子,一个又一个电话打过去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明里暗里催我方赶紧下单,过了中午就来不及且没法配送了,需要重新海关检疫什么的。我反正是敌不动我不动,没收到转账之前是不会下任何单转任何账的。这时候即便是刚来新加坡不久的厨子也意识到了,对方肯定有问题。我倒是饶有兴致的找厨子要了对方手机号码,打算看看是何方神圣,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一开始我还没动用在新加坡最好用的实名武器,随便一搜就搜到了一个 facebook 热乎的帖子在挂此人。有一说一这个 china dog 虽然不好听吧,就我所知确实也是中国人做电诈的多,当然这扯远了。于是我就跟厨子讲了下,这个事就算过了。到下午的时候,厨子还想逗他一下,消息发出去就成了已读不回。估计是见诈我们不成,此人悄咪咪的删掉了自己的头像和一些暴露他个人信息的消息,就跟脸书帖子里面说的一样,因此你看最初的几张图,对方都没有头像。

alt fb

从结果导向来说,我们店倒是没什么损失,可能也就浪费了点时间和口舌。后来我用新加坡最好的实名搜索 — Paynow 搜索了下这个号码,连对应的账户都没绑定,当然是查无此人啦,又有哪个新加坡老口子不用自己主力号码注册自己的 Paynow 呢对吧。像这种抛出一个小单然后用提成的诱惑诈大单货款的手法并不高明,也很常见。你盯着他的提篮子钱觉得能小赚一笔,他其实是盯着你的大单货款图捞一把狠的。

我个人经验来说在新加坡反诈无外乎就这么几点,不熟悉的号码一律不接,真是政府找你他们有一万种方式不至于需要通过个人电话来联络。对于商业来说,金钱来往只通过 Paynow(UEN/电话),一来这玩意是新加坡最强实名系统,二来即时到账落袋为安,省去了掰扯什么转账需要时间啦 bla bla 的借口。像我们真正的老顾客订团餐,二维码一发公账直接 ding 的一声有钱入账啦,比什么保证都强,在商言商,垫钱是不可能垫钱的。

当然你问我这些骗子有没有成功过,我想应该还是有不少「成功案例」。你看看最近在拍卖的新加坡最大诈骗案赃物就明白电诈到底多赚钱。我其实很能理解一些小业主突然接到这种大单时的兴奋,我厨子在国内已经身经百战了,不也周一晚上还跟我聊了下周三周四的工作调整。诱人吗当然诱人,对于小业主来说一单抵半天甚至一天销量实在太诱人了,但我和厨子都算是谨慎的人,钱落袋之前时是不可能动的,也就避免成为别人口中的肉鸡。

至于你问我如何解决这些电诈,新加坡的电信体系不管是 prepaid 还是 postpaid 都有严格的实名认证,真要查下去还是能查一点东西出来的。既然我都有能力略懂略懂,新加坡政府自然不在话下了,当然是相信政府啦。

回家的时候我跟我老婆说了这件事,她给我发小红书上已经有店家 PO 了类似案例了,我看之前在马来西亚那边的 case 居多。加上脸书帖子里的描述,我判断他们目前也许在开拓新加坡的「业务」,只能说要是同行遇到类似团餐下单,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alt rb

毕竟老板们在外面也要好好保护自己呀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