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说 k8s 也不过如此了
我在前年写下 Eru in 2020 的时候我也没想到它的续集要到 2022 才有,而且是在我离职之后。我依然感激历史的进程成就了 Eru,也证明其实不跟 CNCF 也没啥,整体成本还更低。满打满算人力 3+1,全量集群 > N0K nodes(N > 2),单一 Eru Core 管理 > 5K nodes(这也是一个 k8s 典型集群上限,borg 的中位数是 10K,而我们很接近),并且横跨多地(洲际)。当然随着我的离职它未来的命运可能多舛,101 们又不懂 infra 砍腿在北京扩团队换 k8s 也是正常。但无所谓了,Eru 现在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也有了第三代目的 Core Maintainer,我这几年的努力也算没有白花,只希望未来在某个地方它能真正实现大一统架构吧。
毕竟,作为 infra builder,大一统架构是我最后追求的东西了。
状态
目前 Eru Projects 是包含了很多子项目的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毕竟我们追求的是大一统,而不是单纯的 PaaS 或者是容器调度罢了。包括不仅限于:
作为大一统的架构,多种运行时调度是必须的,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是顺手的解决了 Container 的一些问题,比如 Fixed IP,比如 CNI support 等。
在第三代目 Core Maintainer 的 Resource Plugin 最终 Review 和合并后,Eru 本身的调度将拥有无限制资源维度扩展能力,这个资源可以是硬件资源,也可以是 Software Defined Resource 比如 K8s 里面的亲和性逻辑等。比起 K8s 的 Extend Resource 这个机制更加强大和灵活。加上本身 Eru 拥有「赤道上最好的 CPU 调度逻辑」,支持 NUMA,支持 Local Volume 等多维度资源调度分配能力,老实说资源调度这块我们还是有信心说出这句「 k8s 也不过如此」的。
另外值得一提是 Agent 本身也将迎来新的重构,虽然目前它已经支持虚拟机监控了但我们觉得还是可以再改吧改吧的。旁路系统的好处就是系统不管怎么崩对业务没有什么影响,2020 的时候我说过只有 2 次事故,而到了 2022 依然还是这 2 个。
关于容器的一切
Eru 毕竟是靠着编排调度容器起家,因此过去 2 年我们还是做了不少容器方向工作了,其一就是彻底解决容器 Fixed IP 的问题。
从原理上来说容器其实就是进程的 namespace 展开,读过《三体》都知道质子的二维展开,容器本质上类似。进程的生命周期等同于 namespace 的生命周期,这也是为什么 docker 无法区分 stop 和 remove 的原因——进程都停止了,namespace 都回收了,因此 IP 也就释放了。
因此传统的手段上,要么富容器结构,自定义 init 什么的跑到死,穿着裤子来控制容器内业务进程,尽可能保持容器持续运行。要么就是 k8s 这类组合形态的 Pod,专门有个一直运行的容器负责 namespace,真实业务进程通过 join 的方式共享 namespace 里面的一切,当然也就包含 IP。
但无论哪种方式,依然没有解决如果这个 Pod 或者这个容器 Stop 之后 IP 还是会回收怎么办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决定从网络插件入手,说起来可以追溯到我修改过的最后一个版本的 Calico-libnetwork-plugin,但和传统自定义 CNI/CNM 网络插件不一样的在于,我们决定给 Docker 套层壳,于是我们就有了 Barrel 这个项目。其核心逻辑是区分 Stop 和 Remove 行为,遇到 Stop 的请求则把 IP 放到另外一个地方而不是回到 IP Pool,遇到 Remove 再真正去 Release IP。当然有人就要问了,为啥不直接改插件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未来的规划,我们其实还是想基于 containerd 实现自己的容器 runtime 的,做一些功能增强,比如状态清理和迁移等,因此做 wrapper 的话更合适,方便未来的迁移。
另外就是 Docker 对 CNI 的支持,在 K8s 崛起之后 Docker 以及它提出的标准基本都不太行了,其中就包括 CNM 接口。Calico 很早就放弃了 libnetwork plugin 的维护,我们于是决定去支持 CNI。明显 Eru 不是 CNCF 那种「Cloud Native」的玩意,想要在 Docker 上去支持 CNI 就需要费一些周折,于是在第二代目 Core Maintainer 的努力下,我们有了 Docker-cni 这个项目,通过 oci 的 hook,使得 Docker 原生也能正常使用 CNI 的插件,从而实现生命的大和谐。
而这两个项目如果一帆风顺大概率是会 Merge 在一起的,最终发展成某个有着 fancy 名字的容器运行时,这也是我们规划中三走的最后一步,只不过目前应该看不到这天了吧。
关于其他引擎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哦不好意思串场了,但作为 infra builder 大一统架构确实是很多人想实现的。比如前司既搞 k8s 又想搞 openstack 这种听起来就觉得不够 fancy ,而且他们也没解决网络控制面和转发面的统一。而我们的组使用 Eru 所做的业务已经有了大一统的雏形了,支持容器,支持虚拟机,支持裸进程等,all in one, one for all。
虚拟机的实现 Yavirt 和传统 kubevirt 和 virtlet 不一样的在于,它既不像后者那样需要一个容器的 namespace 辅助提供网络接入手段(其实前者也有类似情况,VMI 的 POD 提供网络等资源),也不像前者一样 VM:VMI 1:1 这样浪费资源,同时使用的接口和传统 k8s 的接口还不一样(毕竟是 CRD 扩展出来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根据 KISS 原则,Yavirt 是可以脱离 Eru 运行的,就像 Docker 一样。
你看虽然大家都是围着 libvirt 玩的魔法,但确实玩得都不一样。Yavirt 在前司落地之后服务了近百个团队,提供了原生的虚拟机支持,最重要的是它的网络控制面和转发面是和容器引擎统一的,在最新的实现中都是基于 CNI interface。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哪种网络,不管是哪种运行环境,Yavirt 都可以做到和容器侧的互通。
全功能(HOT/COLD Mirgration,DISK Bind,IOPS Guaranteed 等),傻子都能用的高效独立 VM Engine,这是我们向大一统架构迈出的很重要一步。原计划是 RDS 整个服务都用它不过按照现在这光景,难了。
至于对 systemd 的支持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通过对 containerd 的 hook 我们依然可以在目前的版本上实现对机器上任意裸进程的控制,包括接入 SDN,还是蛮像 systemd-nspawn 的。讲实话我们搞这个项目的时候就发现 systemd 功能真是多,namespace,chroot 啥的都有,得空做一个 systemd version 的 docker 也不是不可能。
其他
Eru 最让人诟病的是没有 PaaS 能力,当然我们在前司还是搞了一些东西来加强这部分的,比如 Zero Framework 什么的,提供基于 Action 模式的操作模板。当然又有人说了,Operator 这种基于状态自持的方式才是当今主流,我只想说白猫黑猫,抓到耗子的才是好猫。Operator 的方式本身对状态的控制就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对于一个 Operation 颗粒度也需要更加细心的切割。Action 嘛,猛操干就完了,状态不一致怎么办,修呗。其实我个人观点是真没那么多非黑即白的,达成目标就行了。
在 Eru in 2020 中我提到过有个朋友在帮我们做一个 Pipe Workflow 的项目,类似于 K8s 的 Argo,而这个项目去年也从他的 namespace 下 transfer 了到 Eru 这边,这就是 Pistage。与之前计划的不同在于,Pistage 更像是一个 Github Action 结合 Gitlab CI 的东西,不过 ETL 的玩意大多如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们本来是计划在 2022 年全面重构内部业务 Controller 转为这种模式的,毕竟 Github Action 是真好用,也非常适合中间件这种业务形态,不过目前不好说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
未来
马卡洛夫: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
马卡洛夫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其实我不知道,但 infra 在软件工程上和军事上造航母也差不太多,一个好的平台是离不开公司层面鼎力支持的。我经历过豆瓣的 DAE,当时可以说是教授捧着这个项目上去的。我也经历过芒果TV,一朝皇帝一朝臣,就像现在一样。在前司内 Eru 的未来已经黯淡,作为搞了 infra 几十年的我来说,你问我愿不愿意看到它的结束我当然是不愿意的,但这就是历史的车轮吧,和个人奋斗真无关。
恰好我来了前司,恰好前司啥都没,恰好前司因为一些问题不准用 k8s,恰好没人搞中间件这锅甩给了我,恰好我搞的 Eru …… 太多机缘巧合之下 Eru 成为了前司至少在目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当然 Eru 也不负众望,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被验证过的超大集群规模支持了前司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未来会怎样,我现在说了也不算了,毕竟 101 们要求闭源的同时也在谋求迁移到他们自己搞的 k8s,反正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呗。我也不看好一群没搞过 infra 的人拍着脑袋指指点点闭源的 Eru 能做出什么新花样,毕竟当我们的 Volume Binding 都落地这么久后,还能拍着脑袋告诉团队你们要不要做绑定本地盘来保证 IOPS 玩意能有多少水平,大家心里也有数。
如果硬要我说的话,只有伟大的公司才配有大一统的基础架构,工作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是时候江湖再见了,我只能说:
Good Luck